既古又新,且有香港特色:水墨画里的金庸武侠世界

既古又新,且有香港特色:水墨画里的金庸武侠世界


《射雕英雄传》封面。


“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李志清笔下灵动洒脱的金庸小说人物,是很多人的青春记忆。


文/冯嘉安


“飘逸画笔,图风云人物”,这幅为李志清写的题字,据说出自一次饭局。那时,第一次见到金庸的李志清实在太兴奋,除了饭局中一碗拆肉大闸蟹的美味以外,竟不记得饭局上还跟金庸谈过什么。


李志清的金庸小说漫画是很多人的青春记忆。上世纪90年代中期,李志清开始和金庸合作。当时,日本中国文学研究学者、日本德间出版社的监修冈崎由美博士找到李志清,请他为日本版金庸小说创作封面和插画。正是通过冈崎由美的介绍,李志清才真正与金庸开始交往。不过,他们两人的见面还要等到冈崎由美后来到香港与金庸见面,也就是上文提到的那次饭局。


金庸比李志清年长39岁,在年少时的李志清心目中,金庸就像神一般的存在,高大、伟岸,却遥不可及。在李志清十来岁时,他从哥哥的书架上拿下一本《射雕英雄传》来看,一下子便掉进金庸的武侠世界中不能自拔。


因此,在90年代突然接到与金庸合作的邀请,还能与这位心中的偶像同台吃大闸蟹,李志清觉得自己“如幸运轮抽奖里中了头奖一样”。


李志清和他的《天龙八部》长画。


与金庸的深度合作成就了二人的兄弟情。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掀起将金庸小说拍成电视剧的热潮。郑少秋版《书剑恩仇录》中的陈家洛、梁朝伟版《鹿鼎记》中的韦小宝、黄日华版《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等形象成为一代人心中的经典。


然而,这股热潮从未减退。到了90年代,漫画家们也开始创作植根于金庸小说的漫画。李志清说:“1997年我离开了原来的公司,希望能获得《射雕英雄传》的版权来创作漫画。”


李志清从小看金庸小说的影视作品,有一定的耳濡目染。但他说:“我不会以这些影视作品的人物形象作为创作依据。我希望我作品中的金庸小说人物形象,是加入了我自己的理解的。”


金庸小说都是切合了真实的历史背景的,这也是对漫画创作的一种规限,漫画创作的场景不可能背离这个朝代,需要一定的依据。李志清说:“在创作时,我更多地在斟酌人物的精神面貌,而非用华丽的外表来渲染,所以人物的形象相对会朴素一些,我觉得朴素的人物形象更耐看。


过于在乎潮流、太吸引眼球的漫画形象,可能很容易吸引一些小朋友,比如把郭靖画得穿着一袭华衣,但很快会让人觉得这个不是郭靖,很快会被看厌。我希望画一个在二三十年以后再看还是一眼就能认出是郭靖的人物来。如果只重人物的外形,忽略了其精神内核,很快会被人们遗忘。”


所谓“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李志清认为有些画构图十分饱满,视觉冲击力很大,夺人眼球却难以细味;有些画疏密对比强烈、淡然空旷,第一眼未必震撼,但张力十足,就像中国山水画那样引人入胜,让人自由遐想。


李志清说:“上世纪90年代,很多漫画家都拿金庸小说的版权来画漫画,黄玉郎拿了《天龙八部》的版权,马荣成拿了《倚天屠龙记》的版权。这些版权的保护期一般是五年,所以当时剩下的版权只有《射雕英雄传》和《笑傲江湖》。”


港漫融合了日漫和美漫的优点,又具有自身的特色,图为马荣成代表作《风云》。


不过也巧,如果所有的作品让李志清来选,他也会首先选择《射雕英雄传》,况且这部小说还是他人生中看的第一部金庸小说。李志清说:“一来这部小说很适合改编漫画,因为它的人物是‘脸谱化’的,小说也采用了一种舞台剧式的写法;二来这部小说可以说是奠定了金庸在武侠小说江湖一代宗师地位的一部作品,分量很重。”


金庸看到李志清的作品以后非常喜欢,不但给了他小说的版权,还希望能与他合作创立一家出版社,来制作金庸小说漫画,这家公司就是明河(创文)出版社。这次与金庸的深度合作,让李志清觉得自己再次中了大奖。


“明河”是金庸的公司名称,“创文”是李志清公司的名字。之前他们希望以各自的姓氏为合作公司取名“查李出版社”,但这个名字太像私家侦探社,只好作罢。又想取“清河社”,但容易联想到“水至清则无鱼”,也只好放弃。最终简单把二人的公司名字加起来成为“明河(创文)出版社”。


李志清所绘的《笑傲江湖》封面。


李志清说:“出版社成立以后,我们创作了《射雕英雄传》和《笑傲江湖》两套漫画,这两套作品一共用了6年来创作。2002年,查先生推出了《金庸小说全集》,也要邀我创作这个版本的封面。”


金庸在给李志清的漫画《射雕英雄传》作序时写道:“《射雕》的内容与人物最接近传统武侠小说,不太接近现代派的新小说,忠奸分明,一般读者最容易接受……改编为电视连续剧之后,也得到观众的盛大欢迎,在香港、新加坡、台湾、中国内地各地,广大观众竟对之如痴如狂……内地报上有消息报道,每逢播放《射雕》电视连续剧之时,街头车辆较少,交通意外也大大减少……我的若干部小说译成日文在日本出版……由李志清先生绘画插图,日本读者颇为喜欢,认为比一般日本漫画更为细致及生动,他们还认为画中人物比日本漫画人物更加英俊美丽。”


在李志清心中,金庸既是一位有威严的长者,又是一位极为谦虚的人。“他在赠书给我时,甚至会称我这个后辈为‘兄’,自己谦称为‘弟’。”


金庸的做事方针是“全力以赴,努力不懈”,李志清说:“无论是写小说、编剧、办报还是攻读博士,他都是坚持这八个字。金庸小说里面很多角色都会有他的影子,这可能未必是表面真实的他,但很可能是他内心渴望成为的人。他会像郭靖那样有毅力和勤奋,但你不能想象韦小宝有查先生的影子。如果不是真实的他有那种机灵和跳脱,不可能写出这个角色。”


金庸题字。


李志清的风格“既古又新” “既融汇中西,又有香港特色”。


2017年,李志清作为策展人,在香港文化博物馆策划了“绘画·金庸”展览,展出了包括他自己在内多位画家的金庸小说绘画作品,既有金庸本人提供的作品,也有李志清自己的收藏。


香港是金庸小说的精神故乡,位于香港沙田的香港文化博物馆常年设有金庸馆,展示与金庸有关的各类文献和实物资料。而“绘画·金庸”展览则是一次特展,展示由金庸小说延伸出来的视觉艺术作品。在这个展览中,策展人李志清把这些跟金庸小说有关的绘画作品分成了三类。


李志清说:“第一类是由金庸小说延伸出来的封面和插画。早期金庸小说的封面都是借用了现成的画作,特地为小说创作一幅绘画来作为封面是后来的做法。而插画方面则主要有王司马、姜云行和我的作品。这些作品并没有加入太多的个人主观感受或者与小说无关的内容。


“第二类是由金庸小说改编的漫画,例如香港的黄玉郎、台湾的林政德等几位漫画家的作品。漫画以市场销量为主,必须从读者的角度去考虑,因此不太强调主笔的个性和感情的抒发,不能太脱离小说本身的叙事角度。


“第三类是以小说为主题的水墨画,其中得到金庸亲自授权的画家有香港的董培新和我。水墨画的功能与漫画和插画都是不一样的。漫画和插画都是以印刷为目的,所以尺寸不会太大,而水墨画是直接展示的,所以尺幅会大很多。金庸小说的漫画以连环图来讲故事,插画配合文字来讲故事,但从小说延伸出来的水墨画给艺术创作的空间会大很多,可以加入画家自己的很多想法,甚至可以带有抽象的因素,艺术性也相对更高。”


李志清策划的“绘画金庸”展览。


李志清是唯一同时应用过这三种媒介的画家,这跟他美术科班出身的经历分不开。他最初学习油画,跟随陈中枢、王创华学习学院派的素描和色彩学;钟爱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派,乃至对俄罗斯巡回画派、维也纳分离派和抽象主义都有兴趣,对西方现代艺术的各种风格都有研究。


而得益于80年代在广州购买的“小人书”,国内的贺友直、程十发、叶浅予、丰子恺、卢延光等画家的连环画也给予李志清很多滋养。


90年代,李志清又拜入关应良门下学习山水画,系统地学习从五代、宋朝到元、明、清各种画路的山水风格。其后又拜岭南画派画家司徒奇之子司徒乃钟为师,学习花鸟画。


“既古又新” “既融汇中西,又有香港特色”,在系统的中西艺术史绘画学习实践下,李志清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漫画的创作是一个团队协作的过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精力,就像拍一部电影和做动画片一样,不是轻易能完成的。近十年,李志清的创作重心更多倾向于纯艺术,包括水墨画和油画。


在李志清的一幅绘金庸小说题材的作品中,一个人沉睡在一张传统的“条凳”上,美梦中见到《神雕侠侣》中的小龙女睡在绳子上。或许正是在狭窄的“条凳”上颤颤巍巍地睡觉,才醒有所思睡有所梦。这张作品脱离了漫画的叙事性,反而增添了几分幽默色彩。


李志清绘梦见小龙女场景。


李志清笔下用水墨来塑造的小龙女、香香公主、程灵素等人物,都有一种独特的东方女性韵味,自由而灵动。


他说:“创作这些作品的状态更随性、更多个人感悟,少很多外在的压力。可能生命中某一个时间点对一件事情特别有感悟,就可以寄托于金庸小说的水墨创作之中。”


“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不信试看千万树,东风吹着变成春。”这首明代画家徐渭在画上的题诗被金庸题在小说《笑傲江湖》的封面,暗示重风骨节操、不拘陈规、自由发挥的小说主旨。


徐渭的这首诗和金庸的《笑傲江湖》,也许也可用来描述李志清自由洒脱的水墨金庸绘画。




发布于 2019-01-01 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