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遇而安:纺车的情怀

纺车的情怀

作者|随遇而安 题图|网络

姥姥临终前没给母亲留下任一个金银首饰或珠宝,就留存了一台农家常用的纺线纺车。

这纺车,传承到母亲和我两代人,在我们眼里它比金银珠宝更珍贵。几经搬家,特别是唐山大地震迁宅,也没丢下这纺车。看到它,我们就想起姥姥慈祥面孔;看到它,就在脑海里显现姥姥娇小年迈的身影。

从我幼小记忆中,我姥姥除了为我们做饭外,有时间就把纺车和小八仙桌放到炕上,把农村亲戚给的或母亲从黑市上偷着买的棉花拿出来,用棉花絮成一张张手帕大小的棉花片,然后用高粱杆(俗称耩杆)卷成大拇指粗细的棉花卷。纺线时,把棉花卷顶端撵出钱尖,挂在锭针尖上,左手扶着挂住的棉花卷,右手把住纺车轮把手,慢慢转动着。当锭针杆挂着的棉花卷抽出棉花丝线来时,加来纺车轮转动速度,左手有机配合往后拉动棉花卷,抽出的丝线源源不断的缠绕在锭子上。当锭子上纺出的线缠绕成塔型线团后,再换上另一个锭子,依次类推,纺出一团团线团来。

姥姥纺线时,我就趴在炕上,双手托着下巴看姥姥纺线。我边看边问姥姥:“姥姥,您纺这多线做什么?”姥姥说:“纺线后织成布,用布给你做衣服呀!”我说:“我才不穿您纺的线织的布做的衣服呢,我要穿妈妈买的花布做的衣服!”

姥姥说:“好,给你用买的花布做衣服,姥姥纺线织的布给你爸穿,给你哥穿!”我大了才知道,那时全家的布票,哪里够用全家用了呀!棉衣、棉裤和被褥都是用姥姥纺的钱织成的布做的。

姥姥非常珍爱这部纺车。平常不用时,用粗布做的纺车罩儿盖上,并嘱咐孩子们不要乱动。

我对姥姥纺线很好奇:怎么就手摇着纺轮,另支手抻着棉花卷,一伸一缩的就拉出线来?我也想学,就着姥姥放下纺车,我凑上去抓住纺车把手就想学着姥姥的样子摇动纺轮。每当这时,姥姥看到我动她的纺车,就拍打我抓着把手的手臂:“别给我弄!一边玩去。”我恳求姥姥说:“姥姥,就让我学学吗,我学会了,不就帮您纺线吗?”

“学这干啥,有这空儿,多看看书,把书念好了比啥都强,将来发明更好的纺织机。不就帮姥姥了吗?姥姥一个大字不识多憋手?”

我小时候很倔犟,姥姥越不让我学,我就偷偷摸摸的学。我把姥姥支出去到邻居家串门,赶紧抓起纺车就纺。那成想,纺车不听我使唤,不是把棉花卷连线扯断就是纺出的线粗一节儿,细一节儿的,然后把线绞乱在锭子上。姥姥发现是我纺乱的线,就揪着我的耳朵把我摁倒纺车前坐下说:“姥姥拧不过你,来,姥姥教你。”

随后姥姥手把手的教我。在姥姥耐心教练下,我两支手能有序的配合纺出合格的棉线了,只是没姥姥纺的熟练。

姥姥家里穷,她没机会上学堂念书。但是等有了我母亲,说啥也要供我妈妈念书。在旧社会,穷苦人家没有几个女孩子读书的。但家里并不富裕,有几亩薄地,也出不来几个钱。农闲时让姥爷去县城打零工,挣点儿钱,姥姥就积攒起来,一分分攒,也要攒出母亲上学的钱。

姥姥持家节俭,从不让我们养成乱花钱习惯,,能不花就不花,能少花就少花。有一次,姥姥带我去走亲戚,当时车票五分钱,姥姥说:“咱们走着去吧。”我说:“不,我要坐车。”姥姥说:“咱娘俩就得一毛钱,能买俩大馒头,我给你买馒头吃吧。” ,那时能吃着馒头就很开心了。

我和哥哥弟弟吃饭时总是把饭粒掉桌上,姥姥都是弄到她碗里吃了。她常说的一句话:浪费粮食可耻!

姥姥一个字不识,可她会念叨:“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

姥姥勤劳,节俭,质朴的好品德,是给我们留下的无价之宝和巨大的精神财富。

为了将姥姥的质朴品德传承下去,当我外甥女到了能记事的年龄时,我把保存在储藏间的姥姥的纺车拿出来,放到外甥女眼前,她惊奇的问我:“姥姥,这是啥东西?”我说:“这是我姥姥纺线的纺车。”我就把纺车纺线的原理和姥姥的故事讲给她听。

外甥女高兴的说:“我也要学纺线,然后再学织布,用织出的布做衣服。”

作者简介

作者:李曼曼 ,笔名,随遇而安。退休职工 , 祖籍河北唐山滦州,爱好写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