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台灣釋迦身世!果實外形酷似佛陀頭得名,直擊南台灣主要產地

台灣有水果王國之稱,擁有豐饒水果農產,而從南美洲輾轉移進的「釋迦」,經過不斷改良有本土化傾向。不同地方有什麼樣的釋迦?採收下的釋迦果又如何保存?南台灣釋迦主產地台南歸仁該怎麼轉型?一起來看農產故事。

揭開台灣釋迦身世!果實外形酷似佛陀頭得名,直擊南台灣主要產地

渾圓飽滿的鳯梨釋迦果。

釋迦樹是自南美洲輾轉移進台灣,但已本土化的喬木植物

「釋迦」原產於南美洲低緯帶的秘魯、厄瓜多爾等地,係於17世紀前葉西班牙殖民政權佔領菲律賓期間,由傳教士將其帶至時值明朝後期的中國,因幼果極似荔枝遂被稱為「番荔枝」。

不過,在台灣則幾皆稱為釋迦,在約定俗成下,民眾咸已認為此稱對佛陀未有不敬之意;其英文名稱的Sugar Apple是由西班牙文的Manzana de azúcar轉變而來,原意皆為「糖蘋果」,而英文另稱的Custard Apple則意為「軟凍蘋果」。

台灣釋迦係由荷蘭人於17世紀近同時期,從印尼引進台南一帶,並有專家認為釋迦之名有可能是源自印尼語的srikaya;另一更為大眾普遍採信的說法,乃是釋迦果實外形頗似佛陀頭形遂有此稱,任一版本各有言之成理之處。

因為南台灣日照充足,使釋迦得以順利生長,嗣後數百年釋迦不斷擴植於經年陽光普照的南部和台東,且歷經不斷的改良而已若似「本土化」為台灣水果,特別是果實形體頗為碩大的鳯梨釋迦,品質遠非他國的產品所可相比。

片植的釋迦田園。

台灣的釋迦每年近9個月的產期,鳳梨釋迦的產量更冠居全球

此外,現今台灣釋迦果農,因為係採取集約經營並善用整枝修剪和培育管理等技術,可將產期調節為1年2收,從每年7月至隔年4月都有甜美的釋迦果上市。性喜暖熱乾燥的釋迦,植育環境以排水良好之微酸性砂質壤土(PH 值6.5左右)、16 - 32℃之氣溫為最適,另因係屬淺根及枝葉脆弱作物,倘遇風襲易致植株動搖倒伏,故宜避開風大之處種植,如台東地區植作釋迦宜避離頻見於夏季之焚風。

廣告

屬多年生、半落葉性小喬木的釋迦,於生物分類上屬釋迦科(Annonaceae,又稱番荔枝科,是木蘭目植物中最大的科)、釋迦屬(Annona),同屬物種可互相雜交配育,如鳳梨釋迦(英文Atemoya)即是由學名A. squamosa的品種和A.cherimola的品種雜交育成之新種。

另若以栽作上的種類以區分,釋迦果可通泛分為粗鱗種、細鱗種、軟枝種和大目種等諸多種別,「大目種」果實盈腴,單枚重量在900 - 1,200公克之間,果表鱗目大、鱗溝展度跟著顯著,甜度約為18 -20 °Brix。

在果農的長期改良下,釋迦樹的株體高度已可降至2.5公尺以下,枝葉細密,花朵於4 - 9月綻放於側枝葉腋處,呈橢圓長形的花苞未久會開展3枚淡綠瓣片,因初長的花柄頗為細弱故花兒係向下低垂,但花柄將會隨著花朵的結出果實而「木質化」,以吊固住飽滿碩大的果實。

飽滿碩大的釋迦果。

釋迦的花雖是兩性花,然則雌蕊會先於雄蕊成熟,故而是異花授粉也常被施以人工授粉;果實為圓體形聚合果,熟時果表會從深綠色轉呈黃綠色,果肉雪白甜蜜並飄散香味。在農務實作上,果農常會在完成採果後適度修剪植株枝椏,以待來年有更好的產果收成。

廣告

釋迦產地大都在彰化以南,南部地區之栽植釋迦,早期以大崗山周旁的阿蓮、田寮為主要產區,後則北移至歸仁、關廟諸地;而台東縣更是全台釋迦的主產地,作地分布於台東、卑南、太麻里和東河等市鄉,是縣內之首要經濟作物,單以「大目種」的釋迦果為例,2020年時於台東縣的栽作面積便近有2,530公頃,高達全台植作該品種釋迦2,750公頃的92%。

因為台產釋迦數量豐饒,外銷遠比內需為多,尤其自2005年起中國大陸開放台灣水果銷售,若以產值計則台東產出的釋迦、特別是「鳳梨釋迦」,即長期居乎台灣銷往對岸水果中的首位,後續數年台東所產釋迦一直延續斯股熱潮,甚至曾有年產量高達95%的比例是運銷大陸者。近年來,台灣種植釋迦的農地約為5,900公頃、年產量逾6萬噸,產值維持於27 - 28億元。(延伸閱讀:鳳梨釋迦跟鳳梨沒有關係?夜間授粉、冬季收成,酸甜的扎實口感收服人心

採收釋迦時,係依據果表上的鱗溝展開程度和溝紋色澤是否轉呈淺黃色以決定,切莫過早提前採收,否則容易變黑、變硬而成為難以食用的「啞果」,此與香蕉常於青果階段便予採收而可令其自行催熟,或應用電石氣(亦可用工業酒精)對香蕉催熟之狀況顯有差別。

廣告

採收下的釋迦果,宜保存於通風陰涼處所,已熟者可冷藏貯放以待運送,未適度成熟者不宜放入冷藏設施,否則亦將成為前述的啞果。

釋迦的植株和龍眼樹交互列植。

台南歸仁是南台灣釋迦主產地

農工並重發展的台南歸仁,從20世紀底開始逐步擴展種植釋迦,在歷經20餘年的辛勤擴植下,當前歸仁區內的釋迦植產量可佔全台南市9成以上,乃有「歸仁果寶」之譽,此和歸仁卓越的地理環境及農友們的戮力投入咸有密切關連。

區內用以種植釋迦的農地業已廣達115公頃左右,尤以位處高鐵軌道線之東的崙頂里栽植最盛,並以每年的7至8月為主要採收期。

歸仁早期栽種的釋迦樹是果實較小的「土釋迦」,後則改植「大目種」果樹或由原之果樹嫁接改良,果形美觀、果實碩大並且甜度大增、果肉美味的優效,既可大舉提升品質亦令農友收益大幅增多。

惟農務工作與栽培管理則相當辛勞,頻需頂著烈陽從事修剪枝條、異花(或異株)授粉、取水灌溉、疏伐劣果、套袋護持而直至熟成採收,連串事項俱甚繁重,復需掩置肥料和留意病蟲害防治,甫使整個農作順當完事而有美好收成。(延伸閱讀:台南柳營果毅社區草菇乾與六甲土窯龍眼乾,用一輩子付出的農產好物

廣告

釋迦的幼株根部甫被果農填置肥料。

歸仁區內的可耕地約為2,950公頃,近佔全區所有土地55.79平方公里的52.87%,邇來數年的農戶和農戶人口數各為3,750戶和14,800人,農務仍是當地民眾維持生計極為重要的主業。

鑒於傳統性的務農常係苦勞寡利,必須邁向精緻農業並結合休閒旅遊以發展,能提高產值、增加收益,而釋迦之栽植和產銷亦不例外,宜透過商業行銷而擴增附加價值。

自1997年起,隸屬於前台南縣政府的歸仁鄉公所即和地方農會,擇於每年釋迦豐收的8月中下旬推出「釋迦節」的活動,招徠全台民眾歡抵歸仁,光臨釋迦的美味饗宴,迄今已有25年的漫長歲月,歷久而恆欣;今同屬歸仁區且盛產花卉之七甲,亦常順勢舉辦花卉展售會,互相輝映。

*本文作者:陳興時,2022年12月73卷12期《農友》月刊,非經同意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蔣帆威
核稿編輯:沈若瑄 

廣告

農友月刊

《農友月刊》由中華民國農會發行,自民國39年發刊至今已逾一甲子,是一本報導臺灣農業知識的刊物。
每期除了特別企劃介紹臺灣作物外,其他專欄內容也涵蓋臺灣在地青年農民、食安、尖端農業、農業時事政策等等相關議題。透過各地的農會、農民在地故事的分享,讓大家了解臺灣這塊土地上充滿活力的農業風情!更多介紹

粉絲專頁:中華民國農會

立即加入會員,取得
專屬服務
立即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