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加入會員,專屬活動優先通知!

企業做公益,最常掉進的三大陷阱

企業做公益,最常掉進的三大陷阱

Shutterstock

企業要回饋社會,只能靠捐款?企業的影響力,能像競標般出價? 天下企業公民獎入榜企業2015年約捐出50億元,相當於竹、苗兩縣當年度的社福支出。但數字就是唯一的衡量指標嗎?

五十億台幣有多少?這是「天下企業公民獎」入榜企業在2015年的捐款總額,幾乎等於新竹、苗栗兩縣2015年的社福支出。金錢可以計量,但誰能算出捐款發揮多少社會影響力?

的確,許多人都用捐款來衡量企業的善心,但企業要回饋社會,只能靠捐款?《天下雜誌》自2007年開始舉辦「天下企業公民獎」,從四大構面綜合評估企業落實CSR的表現,包括公司治理、企業承諾、社會參與及環境保護。檢視「天下企業公民獎」近六年入榜企業做過的公益專案,不僅可以看到數字並非是唯一的衡量標準,還發現他們之所以贏得評審青睞,全賴避開三大陷阱。

陷阱一 錢捐愈多,善心愈大?

捐愈多的錢,愈能發揮影響力,愈受到肯定?恐怕未必如此。

去年稅後純益再創新高的台積電,連續十三年穩坐台股獲利王寶座,更是天下企業公民榜的常勝軍。含金量無庸置疑的台積電,做CSR卻不是砸大錢,而更傾向捲起袖子走進社區,從事志工活動。例如,台積電從2004年起由同仁及眷屬開始組成志工隊,到偏鄉小學推廣閱讀。十二年來累計的志工服務時數已經超過四萬八千小時。這個數字,比起捐款,更有溫度。

陷阱二 回饋社會,跟本業無關?

「企業唯一的社會責任就是為股東賺取最大的利潤」的概念,或許已不再是主流,但是許多企業可能還是將CSR視為是賺錢之後才做的事。事實上,即便是「天下企業公民獎」榜上的強兵悍將,在從事公益活動時,也僅有少數與本業結合。統計顯示,近六成企業的社會參與專案,與其核心職能無關。難道企業只能在業外善盡社會責任?

事實上,企業若能將CSR與核心能力結合,不僅有助本業發展,更能擴大社會影響力。去年摘下企業公民獎桂冠的台達電正是如此。他們多年來致力研發綠能電源產品,並持續推廣綠建築與節能減碳做法,在2015年COP21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在巴黎舉行時,不僅受邀發起多場周邊會議,也設置攤位展示多年的經驗成果。擴大參與、持續投入以及與本業結合,正是台達電備受肯定的關鍵因素。

陷阱三 社會公益,短期煙火更吸睛?

捐物資、捐錢等做法很受歡迎,但卻也容易淪為一次性的活動,很難持續並發揮效果。事實上,許多企業已經了解,CSR是長期耕耘的活動,短期的煙火或許炫目,但卻無法像從不熄滅的燭光一樣溫暖人心。

根據統計,每年入榜企業提報的專案,僅約一成為一次性活動,超過四成的已經持續執行五年以上。普萊德科技就是如此。他們在2004年開始推動弱勢兒童補救教學計畫,沒多久就導入企業SOP概念,為課輔專案制訂量化指標,評量效益。他們還遵循PDCA做法,在學期開始與結束時,都讓學童接受測驗,以評估學習效果,好持續改善課輔品質。

當CSR已經變成企業經營不可或缺的一環時,企業應該從更長遠角度規畫社會參與策略。因為是否長期執行、甚至跟本業結合的活動,才是企業真正能發揮影響力的做法。

《流域共好》打開流域,打開40年的關渡大橋 🌊